09-13

财政部史耀斌副部长:加快推进PPP道路“四个自信”建设

发布者:浏览次数:

2017年9月9日,由财政部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 “引领新常态,创新PPP发展理论与实践高层对话暨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

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来自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内行业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校、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等近4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主持。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致辞中指出,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统筹推进PPP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精神,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进行了积极具体的先行先试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丰富了全球PPP发展经验。在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PPP作为财经合作重要内容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宣言。

史部长要求,当前PPP市场建设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发展、防控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PPP改革科学内涵,不能把PPP变相作为政府一种新的融资手段,要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防控风险放在首位。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处理和曝光力度,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稳定社会投资预期。三是要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公平采购、合同管理、绩效付费等关键节点工作,把好关口,切实解决PPP泛化异化问题。四是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细化披露内容,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史部长希望,通过财政部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北京大学建立起全球一流的PPP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全面加强PPP改革实践、理论、制度和文化研究,加快推进PPP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建设工作。


北京大学郝平书记围绕新常态下创新PPP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指出PPP模式是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推动我国公共领域改革。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各项战略部署、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实现创新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将继续担负起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的先锋作用,带头推进PPP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和广泛合作格局。

郝书记提出,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将积极响应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雄安新区设立研究基地;将打造中国的PPP学术高地,联合各高校共同发起设立“PPP学术联盟”,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全球PPP50人”论坛,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深刻阐述了对PPP模式的认识,强调PPP模式在中国有前途,应规范发展,特别是要讲诚信,这对中国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刘尚希院长认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与国外的PPP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差异,本质上是个治理问题,并强调在立法上应把PPP合同作为民事合同。李扬理事长指出,推行PPP重在创新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提质增效,而不能重在筹资;理顺价格机制,确保公平竞争,注重政府诚信和政策稳定。孙祁祥院长就PPP的理论研究、未来社保改革应以PPP为目标模式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保障的“生产”和“供给”等方面阐释了未来北大PPP研究中心的任务与责任。 

会议围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力建设,推动PPP理论创新与升华”和“回首PPP实践与探索,开创新常态下发展新格局”2个议题特邀嘉宾进行专题讨论交流。

大会之后召开了PPP学术联盟会议,倡议成立“中国PPP学术联盟”,探索建立“全球PPP50人”高端智库。北京大学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共同签署“学术联盟”倡议书,并欢迎更多国内外高校参与,建立全球PPP智库网络。北京大学王博副校长和财政部PPP中心焦小平主任参加了会议并致辞。与此同时,还召开了财政部PPP专家会议,围绕“规范与创新”主题,讨论了PPP专家的使命与担当,规范专家入库机制,增强专家队伍的引领能力,更好服务于PPP改革。